四个步骤教会孩子跳绳

多让孩子跳绳的5个理由

  1. 增强心肺功能

    • 跳绳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、提升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,使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“提速”,同时,跳绳还能使身体各主要部分的肌肉得到锻炼,使骨骼快速生长。
  2. 左右脑“共同进步”

    • 跳绳需要四肢、手、脚、腕、肩有规律、有节奏地相互配合,能促进孩子左半脑和右半脑的“共同进步”,培养孩子身体的平衡感、协调性、敏捷度、节奏感、耐力和爆发力。两脚心不断地与地面“碰撞”,通过足反射区刺激脑下垂体,能增强脑细胞的活力,使孩子的思维反应能力和想像力得到“升华”。
  3. 明白“数”的概念

    • 教孩子边跳绳边数数,将所数的“数”与跳绳的次数建立起对应关系,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,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,能帮助孩子初步理解“数”的实际含义、形成“数”的概念,提高记忆力。
  4. 燃烧多余的脂肪

    • 如果孩子体重超标,跳绳能帮他轻松燃烧掉身上多余的脂肪。因为,就运动量来说,每分钟跳120~140次,一个小时就可燃烧掉600~1000卡的热量。

    • 运动的前40分钟消耗的都是身体内的糖分,脂肪只有长时间运动才会消耗。所以想要跳绳减肥的话最好能跳40分钟或以上。当然跳绳的减肥效果是非常不错的。跳绳30—40分能消耗400千卡热量,每减一公斤脂肪,大约需要燃烧7700千卡热量。

  5. 跳绳可以长高

    • 因为跳绳是属于全身运动的一个体育项目,它可以锻炼到身体的多数器官,使之得到应有的锻炼,所以能长高,但一定是持之以恒,效果才会明显。

4个步骤教会孩子跳绳

第一步: 脚不动,原地甩绳

家长可以使用两根绳子,两根绳子对折,或者把一根绳子对折,剪断,开始练习甩绳子!在甩绳子的时候要注意的是:

  1. 绳子稍微长一点,每次甩绳子要能打到地上,而且两手要同时。

  2. 甩绳子的方向是向中间甩,可以在前面画一个点,每次最好能甩到,进行练习。

  3. 用力要求,主要是手腕用力。

第二步:跳和甩结合

跳的时候要求孩子听到绳子打地的声音就跳一下,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了,直到协调为止!

  1. 先练习单手连续甩绳跳;
  2. 再练练习站在指定的范围内,双手连续甩绳跳。

第三步:掌握跳的节奏

通过观察发现孩子跳绳时,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,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。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。

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,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。因此,需要分步训练。分解可以降低孩子学跳绳的难度,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,孩子学习跳绳就容易多了。分步训练的节奏:

  1. 徒手听节奏跳。先让孩子一边拍手一边跳,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跳。

  2. 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。孩子仍空着双手,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,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。

  3. 单手拿绳(握住跳绳的两头),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。左、右手交替拿绳,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。

  4. 双手拿绳实际练习。

第四步:勤加练习及注意点

学会跳绳之后的孩子需注意的几点:

  1. 要求两脚并脚跳。

  2. 防止小跳(小跳是在跳得过程,停顿时没有任何的小跳!跳一下就是一个)。

  3. 采用前脚掌着地跳,一方面可以加快速度,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跳跃能力!

  4. 甩绳子的两个手,大臂尽量要求贴紧胸的两侧,主要用手腕用力甩绳子。

增加孩子跳绳的多样性

在学会了基本跳绳动作之后,家长可以教给孩子更多样的跳绳方法,增强孩子的跳绳技能,同时增加跳绳的乐趣。

  • 逆向跳:绳垂在身体的前面,双手由前向后摇绳,其他动作不变。
  • 单脚跳:把重心放在起跳脚上,另一只脚悬空,手的动作不变,绳子从跳动的脚下划过。
  • 双脚交替跳:单数时,绳子从一只脚下通过;双数时,从另一只脚下通过,如此循环往复,直到累了位置,速度由慢而快。
  • 行进跳:跳一下往前进一步,类似于跑跳。以“左右开弓”的方式跳要防止悬起来的那只脚勾住绳。双脚行进身体不能过度前倾,容易摔倒。
因孩子存在个体差异,以上内容并不能适用所有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