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的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孩子掌握分类对于他们以后学会推理、辩论以及形成数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0~6岁孩子的分类能力发展
-
0~1岁,还没有发展分类能力,依靠感官认识世界
- 婴儿能够对不同物体做出不同的反应。例如听到妈妈的声音后,会表现出欢心愉悦的表情,而听到陌生人的声音就没有这种反应。 但是,此时的婴儿还没有分类的概念,这种对不同物体做出不同反应的行为并不是分类。
- 家长可以给婴儿提供不同触觉、不同味觉、不同听觉的东西,让婴儿感知光滑、粗糙,热与冷,通过感知不同的事物发展孩子的分类能力。
-
1~3岁,分类能力开始萌芽,但不能理解“类”这个概念
- 两岁以后,随着语言和概括能力的迅速发展,孩子的分类能力开始显现,这一时期是孩子分类能力萌芽和迅速发展的时期。在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,他们总能听到很多类概念,比如水果、食物、工具、家具等等。但是在孩子的头脑中,这些可能只是指一些具体的事物,比如橘子、饼干、锤子、衣橱,也可能是不包含任何特指的概念而已。
- 比如,家里买了一堆水果,3岁的明明指着他最喜欢的苹果说:“苹果。”当问他:“其他的都叫什么?”他指着不熟悉的龙眼、山竹说:“水果。”当问他:“那苹果是水果吗?”孩子会摇摇头说:“是苹果。”
-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,并告诉他那是什么,是哪一类的。比如:“这是苹果,是一种好吃的水果。那是茄子,是一种好吃的蔬菜。”
-
3~6岁,具有初步的分类能力,3岁的孩子是形状抽象占优势
- 形状属性之所以在分类判断上起着重要作用,是由于人们在进行分类活动中首先学会的分类,其表现形式就是形状相似。
- 比如,给3岁孩子准备一堆东西,里面有皮球、苹果、香蕉等,如果要求孩子进行分类,孩子可能会把皮球和苹果放在一起,而不会把苹果和香蕉放在一起。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放,他就会告诉你因为他们都是圆的。
-
3~6岁的孩子具备初步的分类能力。家长给孩子提供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孩子发展的特点,从易到难,逐步进行。孩子对几何图形的分类比对实物的分类更容易掌握,家长可以从分几何图形开始教孩子:
- 首先提供一个维度的物品,比如颜色不同但形状完全相同的积木;
- 然后是实物,比如毛绒玩具;
- 之后可以提供两个或多个维度不同的物品,让幼儿根据一个维度进行分类,引导孩子逐步发展分类能力。
-
4~5岁,是幼儿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时期
-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,他们的经验更加丰富,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,概括能力也得到发展。因此,4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类能力。
- 例如,给他们一些不同颜色、不同形状的积木,他们会主动捡出形状和颜色完全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,而不会把颜色相同但形状各异、或形状相同颜色各异的积木归在一起。
-
5~6岁,孩子开始认识到,不同特征的一些物体又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别
- 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活经验的丰富,孩子已经明白不同形状,不同颜色的事物也可能是同一类的。例如,给孩子一堆东西,里面有梳子、镜子、苹果、梨,他们能将梳子和镜子归为一类,将苹果和梨归为一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