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: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
- 由动作思维(0~3岁)发展到形象思维(3~6岁);
- 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(6+岁)。
0~3岁:以动作思维为主
- 3岁以前的孩子,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,只有在听、看、玩的过程中,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。
- 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、漫无目的的,以后在不断地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。
- 例如:一个1岁的孩子看到桌子上的娃娃,要拿可够不着,他一边叫一边无意识地抓桌布,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拉过来了,孩子以后就借助动作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。
- 又如:三岁的孩子拍球时,开始是乱拍,不了解自己的动作与球弹跳的关系,经过学习和训练,他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关系,学会了正确的拍球动作。
3~4岁: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
- 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。这时他的思维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,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,能运用已经知道的、见过的、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。
- 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,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,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。
- 在这个时期,如孩子数1~10的数的时候,刚开始可能要依托或借助一些具体的物体(如10个珠珠等)才能完成,但是如果家长注意引导就可逐步过渡到用眼睛“默数”的程度。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简单转化。
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,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- 首先,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。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。
- 其次,观察能力的培养。观察是思维的眼睛,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,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,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。如大小观察、种类观察、颜色观察等。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,使孩子考虑问题有条有理,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,促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。
- 再次,动手能力的培养。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,但是思维仍然离不开动作和表象,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。
4~6岁:形象思维占主导,抽象思维初现
- 4~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,能够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、从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进行判断和推理,并且在不断的加深。
- 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各种变化:
- 首先,从理解事物个体,发展到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。
- 其次,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,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;譬如当你用语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时,一般情况下他都会理解。
- 第三,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上,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、深刻的评价。以前孩子看电视时,只能简单的分辨出所谓的“好人、坏人”,这时他已能知道好在哪里,坏在哪里,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。